中國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,為綠色低碳技術及其產業(yè)發(fā)展帶來了巨大契機。這些技術不僅應用于國內,還紛紛進入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和地區(qū),對當地經濟發(fā)展起到了重要作用,同時助力當地改變能源結構、減少碳排放。
在肯尼亞、阿富汗,在建或是已“服役”數十年的水利工程為當地民眾供水供電;在古巴,新能源電動車改善當地交通不便的情況,助力經濟社會發(fā)展。而這些,只是中國攜手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實現能源供給、能源綠色雙重目標的一個個縮影。
中企建大壩助肯尼亞供水供電
近日,津巴布韋《先驅報》刊登了一篇報道,題為《中國修建的大壩緩解了肯尼亞干旱影響》。文章指出,東非正面臨著已持續(xù)6年的干旱,氣候變化成為肯尼亞農業(yè)面臨的重大挑戰(zhàn)。“一帶一路”倡議下的斯瓦克大壩項目是解決該問題的措施之一。
對于肯尼亞東南部馬卡科斯郡居民來說,幾十年來取水一直是個問題。他們家里沒有自來水,而是通過收集雨水供日常使用。“我們需要花4個多小時去那邊的河里取水。”當地居民多庫斯·姆溫齊說。
這在肯尼亞不是個例。由于該國的氣候變得不可預測,對農作物生產帶來了不利影響,導致該國糧食短缺和價格上漲。目前,糧食安全是肯尼亞面臨的重大挑戰(zhàn),尤其是在農村地區(qū)。許多家庭無法獲得充足和富有營養(yǎng)的食物,導致居民營養(yǎng)不良和其他健康問題。這都是因為農業(yè)生產力水平低下、貧困和水資源有限造成的。
政府和其他團體試圖通過推廣智能農業(yè)來緩解這一問題,例如小規(guī)模灌溉和農業(yè)補貼。因此,建造大壩在這個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。位于肯尼亞東南部阿西河和斯瓦克河交匯處的斯瓦克大壩是“斯瓦克多用途水資源開發(fā)項目”,也是肯尼亞2030年遠景發(fā)展規(guī)劃和“四大發(fā)展目標”的旗艦項目,還是該國在建的最大的集供水、灌溉、發(fā)電為一體的綜合性水壩工程。建成后將為肯尼亞東南部地區(qū)的供水、供電和農業(yè)灌溉帶來巨大經濟收益。
據了解,大壩蓄水可達6.88億立方米,能極大緩解肯尼亞東南部孔扎科技城以及基圖伊、馬庫埃尼、馬卡科斯3個郡超過130萬人的缺水和灌溉問題。
中古合資電動車廠助力古巴經濟社會發(fā)展
在位于古巴首都哈瓦那的加勒比電動車廠生產線上,工人們正在忙碌地組裝電動摩托車。“我的任務是對每輛車進行嚴格的質量檢測。”正在作業(yè)的工人雷納爾多·路易斯說。
加勒比電動車廠由中國天津東興實業(yè)集團(以下簡稱“天津東興”)與古巴國有自行車廠“米納瓦”在2019年合資開設,是中古在制造業(yè)領域的重要合資項目。其中,中方以設備、技術、裝修、材料等入股,古方主要負責組裝。
“米納瓦”自行車廠與中國頗有淵源。20世紀90年代,該廠由中國援建,天津東興隨后曾為其供應零件。隨著時代變遷和市場變化,天津東興在古巴看到了新機遇。
“近年來,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(yè)快速發(fā)展,而古巴也在大力推動節(jié)能減排,應對能源緊缺和環(huán)境污染。因此,雙方有共同目標。”天津東興董事長魏運普指出。
魏運普還發(fā)現,隨著古巴個體戶和中小微企業(yè)逐漸增多,市場對電動車產生了不同需求。“從電動摩托車的代步功能,到電動三輪車帶貨載人的用途,如今電動四輪車也迎來巨大發(fā)展空間。”
2021年,加勒比電動車廠試投產。路易斯記得,當時受新冠疫情影響,人員往來尚未完全恢復,包括他在內的60多名員工每周通過視頻會議與中國工程師討論生產流程細節(jié),確保企業(yè)正常運行。兩年多來,加勒比電動車廠的電動車產品已在古巴全國銷售,還有部分出口到周邊國家,為古巴創(chuàng)匯作出貢獻。
加勒比電動車廠廠長胡利奧·佩雷斯介紹說,這家合資企業(yè)已為古巴創(chuàng)造300多個就業(yè)崗位,幫助許多古巴家庭改善生活。另外,這些電動車有助于改善當地交通不便情況,助力民眾綠色出行。
古巴副總理兼經濟計劃部長亞歷杭德羅·希爾日前走訪加勒比電動車廠時強調,要堅持把好質量、設計和價格關,做好售后服務,保持穩(wěn)定生產,滿足市場需求。
在滿足市場需求方面,企業(yè)已有規(guī)劃。魏運普表示,今年,該廠計劃進一步擴大生產,以研發(fā)和生產適合不同年齡、用途的電動車,并提高產量。“我們目前收到不少市場需求反饋,將充分考慮古巴和周邊國家的實際情況生產更多車型。”魏運普說。
中國援建水利工程造福阿富汗民眾
在春天的阿富汗東部帕爾萬省,省會恰里卡爾市郊的農田里已出現些許綠色。得益于中國約半個世紀前在當地援建的水利灌溉工程,當前枯水季期間仍有潺潺的流水澆灌著破土而出的紅豆苗。
據了解,阿富汗的兩條主要河流潘杰希爾河和戈爾班德河均流經帕爾萬省,但該省曾經因缺乏水利基礎設施導致當地農田缺少灌溉用水,大片土地荒蕪。
今年58歲的當地人穆罕默德·優(yōu)素福·阿齊米說:“中國援建的水利工程啟用前,這里的人們在耕種土地時面臨嚴重的水資源短缺,我們一年只能收獲一季糧食。”
中國政府于20世紀六七十年代援建了帕爾萬水利灌溉工程,可灌溉當地數萬公頃土地,同時也可供應人畜飲水和生活用水。工程對阿富汗經濟發(fā)展起著重要作用,經濟效益顯著,因而在阿富汗家喻戶曉,人們深情地稱之為“生命之水工程”。
“有了中國幫助修建的水渠,我們一年可以收獲三季作物,甚至可以在冬季種植一些蔬菜。”阿齊米說。
阿齊米兒時的玩伴卡蘭達爾也對幾十年前的中國工程隊印象深刻,而他的父親當年參與了工程建設。“后來幾年,父親經常跟我們提起那段他和中國工程隊一起勞動的日子,稱贊中國工程師技術精湛。”卡蘭達爾說。
帕爾萬戈爾班德河管理部門負責人穆吉布·拉赫曼·哈比比表示,中國援建的水利灌溉工程已為帕爾萬“服役”數十年,足見工程質量的可靠性。
“目前,工程沿線共有32000戶家庭從中受益,這足以說明這項工程對我們帕爾萬人太重要了!我們感謝中國!”哈比比說。(中國改革報 記者張海鶯)
評論